欢迎访问人文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全诗赏析

作者:鸿莉来源:未知发表于:2021-07-27 17:07:28阅读:205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

菊花在飒飒西风中栽满园中,花蕊寒香味冷得蝴蝶也不敢来,将来我要是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就要改变自然规律,叫菊花也在春天开放,好与桃花争奇斗艳。

赏析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TAG标签: 菊花 作者 春天

猜你喜欢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不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鉴赏】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

  • 三国演义里那些被作者“冤杀”的名

    将军阵前死,这是战争年代很正常的现象。诸如关羽走麦城,被孙权俘虏,不屈而死;典韦为保护曹操,酣战而死;吕布被俘,有乞怜之态,最后还是被杀;张郃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射杀。这些都是可信的,不过,另有一

  • 叶妪冢铭(清)朱彝尊

    叶妪者,乳予于襁褓者也。予生四龄,妪归。归九年,浙东西大旱[1],飞蝗蔽天,岁饥,人相食。而妪之夫适死,因就食予家。 予家自先太傅文恪公以宰辅归里[2],家无储粟。先大父继之[3],益以廉节自砺,知楚雄府事

  • 醉乡记(清)戴名世

    昔众尝至一乡陬[1],颓然靡然[2],昏昏冥冥[3],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4],心为之荒惑[5],体力之败乱[6]。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方[7],甘旨之尝[8],以徜以徉[9],是为醉乡。”

  • 沈复《童趣》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

    童趣作者:沈复 原文 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5课,为精读课文。原文如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

  • 蒲松龄《山市》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山市作者:蒲松龄 原文 奂(huagrave;n)山山市,邑(yigrave;)八景之一也,然数(shugrave;)年恒(heacute;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igr

  •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 作品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全诗翻译赏析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

  • 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深入研究国学是很有必要的

    国学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袁行霈代表一向认为,国学不能救中国,也不能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然而,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中国的国情,国情既包括中国的现状,也包括中国的历史,以及中

  •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白居易《杨柳枝》全诗赏析

    杨柳枝白居易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注释】 青酒旗:即酒帘。张籍《江南曲》诗:“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青旗悬江口。

  •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白居易《咏竹》全诗赏析

    咏竹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相关栏目:
  • 诗人
  • 李白
  • 语义
  • 孔子
  • 皇帝
  • 词人
  • 作者
  • 孟子
  • 天下
  • 杜甫
  • 太守
  • 司马
  • 君子
  • 明月
  • 国君
  • 太子
  • 青山
  • 刘邦
  • 尚书
  • 公子
  • 东风
  • 将军
  • 齐国
  • 刺史
  • 儒家
  • 注释
  • 老人
  • 诗人 | 李白 | 语义 | 孔子 | 皇帝 | 词人 | 作者 | 孟子 | 天下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人文诗词网 关于本站 备案号 Cnzz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