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朴:当代儒学泰斗 儒学文化的守望者

游思天人际,幸留高文垂千古;管领绝续间,又伤学苑弱一人。1月9日20时49分,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儒学泰斗、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庞朴先生走完了他87年的人生旅程。
谦和君子,大家风度,这是先生留给人们的印象;孜孜不倦,治学严谨,这是每个与先生有过学术交流的人对他的评价。庞朴先生的身上有着一股浓烈醇厚的文化气息,通过他,你就会深深地被中华传统文化所折服,并情不自禁地为中华文化鼓掌。
他是一个很杰出、很有创见的学者,跟各方面的人都能和谐相处,绝不会盛气凌人。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生前曾这样评价庞朴。这位一生都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奔走呼告的宿儒,总能在点滴之间展现出谦和君子的形象,极具大家气度和风范。
始终对传统文化抱有温情
1928年,庞朴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一个普通家庭。根据先生的博文《我的语文老师们》自述,庞朴幼年时的启蒙教育主要是受到略有文化的爷爷对他的影响。直到1939年,他才到私塾接触了正统的古典文化教育,先后习读了《三字经》《千字文》《诗经》以及神童诗、千家诗之类等。庞朴曾回忆说:小时候读经,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对于长大后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立身行道,有很大的好处。
庞朴先生真正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从1952年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哲学开始的。两年后,他毕业回到山东大学教马克思主义哲学。庞朴认为,要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首先应该了解中国哲学思想,遂决定转到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20世纪60年代,庞朴先生和葛懋春先生以鲁春龙笔名发表系列文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引人注目。70年代,庞朴先生提出了火历说,再现了一种遗逸已久的上古历法,获得天文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面对全盘西化的社会思潮,1982年,庞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应该注意文化史的研究》一文,率先发出重视文化史研究的时代呼声,引起学界的强烈反响。在他看来,文化不但有时代属,更有民族属。民族属意味着文化绝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超时间、超空间的文化是不存在的;文化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有许许多多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每一种文化都首先是某一地域的文化,文化的首要属是民族,其次才是时代;中国的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也绝不能西方化。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学典说:这非常不易,证明庞朴先生始终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温情和敬意,有强烈的文化自觉。
20世纪90年代,庞朴先生致力于中国辩证思想的研究,提出了一分为三说,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密码和精髓;同时期庞朴先生对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墓竹简的研究,揭开了思孟五行说等千古谜团,博得了海内外学者普遍赞誉,成为当今学界所推重的权威学者。
一生事业在名山
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儒学研究大家,识贯古今,学通天人,在国内外学界有着广泛影响和崇高声誉。庞朴先生逝世后,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于1月12日发来唁电,庞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儒学文献的编纂和整理工作,成就斐然,洵为名山事业。庞朴先生在学术研究上成就卓然,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儒家辩证法研究》《稂莠集》《文化的民族与时代》《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庞朴学术文化随笔》《中国文化十一讲》《庞朴文集》等。
在中国历史上,名家大儒往往不做通俗写作,流传至今的《三字经》《百家姓》等蒙学读物都是私塾先生在不经意间做出来的,然后广为流传。但这些戒律却并没有束缚庞朴先生:85岁高龄仍组织学者编写《儒学小丛书》100种。
作为在全球中文学界有着广泛影响的知名学者,庞朴先生2004年底受邀加盟山东大学,创建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推动儒学的教育、研究、传承与传播,极大提升了山东大学在全球儒学界的影响力。儒学研究中心创办的《儒林》杂志、儒林沙龙、儒学全球论坛(20052010),反响巨大,广为学界同仁所称道。2010年山东大学在儒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儒学高等研究院,庞朴先生受聘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鉴于庞朴先生在孔子儒学研究及复兴传统文化中取得的巨大成就,2010年9月,在山东曲阜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上,庞朴先生被授予当前儒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孔子文化奖,以表彰他在该领域研究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加盟山大以后,庞朴先生先后主持了《儒家学案(系列)》《20世纪儒学通志》《中国儒学通志》等儒学研究重大课题,选题持重允当、成果蔚然可观,广受学界好评。2014年8月,庞朴先生凭借30余年来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倡导、以高龄之身牵头组织当代名家主编经典普及读本等被评为全国书博会年度主题读书人物。
奖掖后学传薪火
先生学植深厚,淹通古今,见解独到,创获良多,代表着当代中国学术思想界的最高水平,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郭沂惊闻庞公仙逝,以晚辈后学之礼向先生表达悲痛思念之情,奖掖后学,提携晚辈,不遗余力。余结识并追随先生20多年,每思及当年先生俯允撰写哈佛燕京访问学者项目推荐信和拙着《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之专家推荐意见等往事,未尝不感念系之!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丁四新回忆,早些年庞朴先生在评阅其博士论文时,评语之高,遣词率真,出乎郭齐勇和萧萐父先生的预期。庞先生甚至在其评阅书上题写四句十六字:后生可畏,后生可佩;后生可爱,后生可赖。而后,在庞朴的支持下,丁四新参与了校点儒藏项目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经传,其撰写的《楚竹书与汉帛书〈周易〉校注》一书,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并多次获奖。
即使最近这几年,庞朴经常在医院里治病疗养,也一直坚持带博士生,还进行着部分科研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在发来的唁电中表示:庞朴先生是近30年来儒学研究最具代表的人物,是近30年来儒学复兴的主要推动者和引领者,他的逝世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特别是儒学界的巨大损失。
哲人其萎,华章犹存!
-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24年2月3日出生。家贫困,幼年失学,在家种地,小学未能毕业,1943年毕业于私立无锡前洲青城中学。1943年下半年,冯其庸考上了省立无锡工业专科学校。期
-
李叔同的文化结构与文化人格 ——为李叔同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作 一个人生时能虑及死,这并不足奇。但在死后犹能凭借生前的超常智慧给世人留下许多思索和盲点,扑朔迷离,如真如幻,这就
-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
-
【导言】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蒙元代宋近百年,版图虽横跨欧亚,国祚却不足一世纪。近代以来,“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自东瀛而流传中国,被诸多汉族爱国者
-
黄河一直都被中国人奉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发现大量的古文化遗址,黄河流域分布的主要是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化), 在黄河流域发现大量的古文化遗址,与之相反,在长江流域
-
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
-
河姆渡文化(约前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
-
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包括北辛文化和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区是山东、苏北、皖北和豫东的汶河、泗河、沂河、淄河、淮河下游的广大
-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
-
李克强总理 李克强快步来到仍留在会场的中央文史馆馆员中间,与大家一一握手。 “总理,你刚才讲得很对1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古典文学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对李克强刚刚结束的
-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
-
国学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袁行霈代表一向认为,国学不能救中国,也不能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然而,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中国的国情,国情既包括中国的现状,也包括中国的历史,以及中
-
杨柳枝白居易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注释】 青酒旗:即酒帘。张籍《江南曲》诗:“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青旗悬江口。
-
咏竹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