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文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冯其庸:书画俱佳的红学研究专家

作者:梅文来源:互联网发表于:2021-07-27 17:00:36阅读:205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24年2月3日出生。家贫困,幼年失学,在家种地,小学未能毕业,1943年毕业于私立无锡前洲青城中学。1943年下半年,冯其庸考上了省立无锡工业专科学校。期间曾得无锡著名画家诸健秋赏识。1944年7月因贫失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考入苏州美专,两月后又因贫失学。

冯其庸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

他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研究了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所作书画为国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

社会职务:

1950年至无锡市第一女中任教。1954年至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1981-1982年赴美国讲学。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2005年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2008年1月任名誉院长。2009年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先后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

人物观点:

冯其庸认为:生活就是读书。冯其庸出身于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儿时因抗战之乱失学,于放羊种地之余不忘读书,书读得很杂但却读了不少,一部《三国演义》从学校图书馆借来后无处可还,就成了他反反复复读的一本书。后来由中学教师奉调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也得益于喜欢读书的习惯,以及在无锡国专时期听了当代许多著名学者讲课。

后来,冯其庸又找到了《水浒传》,读到有的地方都能背得出来了。也正是《三国》、《水浒》这两本名著引起了冯其庸读书的兴趣,觉得越读越有滋味。冯其庸说:后来又读《西厢记》,因为词句漂亮,虽然是很深的文言,但是也喜欢读,几乎读得一部《西厢记》基本上能背,读书能使人聪明,启人智慧,读书是自我造就自我成才的唯一道路,所以青年人应该勤奋读书。冯先生将自己的家取名为瓜饭楼,也是为了记住曾经以瓜代饭的苦难岁月。

冯其庸表示:这一辈子读书还有个特点,就是白天都没机会读书。解放初,因为需要参加的会议特别多,几乎所有白天的时间都在开会,只有到了晚上关起门来,自己拼命地补课,总是要读到两三点,才睡觉。后来调到艺术研究院,负责行政工作,不能不上班,天天一早就去上班,晚上到家了才开始读书。冯其庸的生活就是被一本本书摞起来的,冯其庸的人生就是一个书架,读过的书中有着他的记忆。

专著:

《春草集》(戏曲研究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10月)

《逝川集》(文学史研究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6月)

《梦边集》(红楼梦研究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

《秋风集》(散文序跋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3月)

《落叶集》(学术随笔,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3月)

《曹学叙论》(曹学研究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

《漱石集》(红楼梦研究论文二集,湖南岳麓书社,1992年)

《论庚辰本》(红学版本研究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78年4月)

《〈石头记〉脂本研究》(红楼梦版本研究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研究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

《八家评批红楼梦》(红楼梦评点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9月)

《增订本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研究专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7月)

《曹雪芹家世红楼梦文物图录》(红学研究专著,图版732幅,考证文字五万字,香港三联书店,1983年12月)

《夜雨集》(学术散文随笔,北京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2月)

《瀚海劫尘》(中国大西部摄影集,共图229幅,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1月)

《蒋鹿谭年谱水云楼诗词辑校》(词学专著,齐鲁书社,1986年9月)

《评批〈书剑恩仇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1月)

《评批〈笑傲江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1月)

《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敝帚集:冯其庸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2月)

人物大事记:

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

1924年2月生。家贫困,幼年失学,在家种地,小学、中学均未能毕业。抗战胜利后考入苏州美专,两月后又因贫失学。

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受书法于王蘧常,后又与刘海粟、朱屺瞻、谢稚柳、唐云、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周怀民、许麟庐诸先生游,于书画潜心学习。

1949年5月在苏南行署工作。

1950年任教于无锡市第一女中。

1954年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

1975年国务院文化组成立红楼梦校订组,任副组长,主管校注业务,前后七年,1982年出书。

1980年、1981-1982年,两度赴美在史坦福、哈佛、耶鲁、柏克莱等大学讲学。获富布赖特基金会荣誉学术证状。

1984年12月由国务院、外交部、文化部派往前苏联鉴定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达成两国联合出书协议。后又历访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作学术讲演,均获高度评价。

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1996年应邀访问德国、法国,并在柏林和巴黎考察两国所藏敦煌、吐鲁番文献。

1996年11月离休。

1998年5月25日至5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冯其庸书画展。

1998年8月,冯其庸以76岁的高龄,第二次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古道为玄奘回国以后1355年来的第一次发现。冯其庸的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

1998年10月4日至酒泉金塔县访汉代雄关肩水金关、地湾城。10月5日(旧历中秋节)至内蒙额济纳旗访古居延海、西夏黑水城、汉甲渠候官遗址,对以上各处都作了详细的调查。

2011年12月,冯其庸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2012年10月,冯其庸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吴玉章终身成就奖。

相关评价:

冯其庸为人宽厚,但爱憎分明,富有兴情。他以宽堂为号可能也就是表达这种人格上的追求。而这种人格力量反映到他的画上,其宽厚的气局就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格精神。他的画率意而天真,放浪形骸,寥寥数笔而能全其气韵神采,一切无不透露学养功底。

冯其庸的画远追青藤、白阳,近受齐白石、刘海粟、朱屺瞻的影响,但是蒙养不同,生活相殊,他的画表现出与前辈们不尽相同的艺术方式。在各种艺术方式之间,他更重聊写胸中逸气,表现出与同乡倪迂之间的暗合。

他的画还有写的特色,反映了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他早年临写各家各派,但最喜欢的是行书,尤其钟情于王羲之的《圣教序》。它不仅收集了《圣教序》的各种佳拓的影印本和明拓残本,而且反复临写右军存世的各种书札,以右军书法建构了自己的书法基础。他的书法神清气朗,意远韵长;文气勃发,雅致四溢。他的书法风格,潇洒而不失法度,清秀而远离流俗,规矩而没有造作。这些书法品格都奠立了他的绘画基础。但是,在他的书法中有时又反映出画的谋篇布局和笔墨韵致,表现出中国书画在两种艺术形式创作中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也论证了书画同源的道理。

TAG标签: 专著 书法 文化艺术

猜你喜欢
  • 王岳川:回忆恩师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

  • 王徽之: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活出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

  • 书法家欧阳询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

    书法家欧阳询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选自《书林纪事》) 译文 欧阳询曾经有

  • 汉字,最美的文字

    走进书法展览大厅,流连于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前,仿佛置身于百花盛开的花圃中。看那一幅幅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书法作品,如同朵朵盛开的奇葩,摇曳生姿,争奇斗艳。行草篆隶楷,犹如夜幕上的星辰,熠熠生辉。驻足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全诗翻译赏析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

  • 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深入研究国学是很有必要的

    国学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袁行霈代表一向认为,国学不能救中国,也不能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然而,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中国的国情,国情既包括中国的现状,也包括中国的历史,以及中

  •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白居易《杨柳枝》全诗赏析

    杨柳枝白居易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注释】 青酒旗:即酒帘。张籍《江南曲》诗:“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青旗悬江口。

  •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白居易《咏竹》全诗赏析

    咏竹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相关栏目:
  • 诗人
  • 李白
  • 语义
  • 孔子
  • 皇帝
  • 词人
  • 作者
  • 孟子
  • 天下
  • 杜甫
  • 太守
  • 司马
  • 君子
  • 明月
  • 国君
  • 太子
  • 青山
  • 刘邦
  • 尚书
  • 公子
  • 东风
  • 将军
  • 齐国
  • 刺史
  • 儒家
  • 注释
  • 老人
  • 诗人 | 李白 | 语义 | 孔子 | 皇帝 | 词人 | 作者 | 孟子 | 天下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人文诗词网 关于本站 备案号 Cnzz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