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文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杂谈

中国古代有没有宰相,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作者:菡芳来源:未知发表于:2021-07-26 17:52:20阅读:205
受邀在某网站的专家问答系统答读者问,有个读者问我为什么有位熟悉的历史专家对我说《宰相刘罗锅》的电视剧名字起错了,我的答复是宰相制度早在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就被明文废除了。

但这种说法虽相沿已久,其实并非毫无问题:明太祖朱元璋明文废除的其实是丞相,而不是宰相。

在《皇明祖训》中记载称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事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 人凌迟,全家处死。

很显然,朱元璋只是不许子孙再恢复自己废除的丞相一职,而并无一字提及不许恢复宰相。在中国古代,丞相和宰相其实是有重叠但并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尽管常常被混淆)。

最初相是个动词,意思是帮助、辅佐,伊尹、周公、姜尚这样的人物在当时或后世会被称为相,而在外交活动中临时担任赞礼工作的人也会被称作相。后一种相并非固定身份,外事活动结束后便回归本职,而前一种相也只是一个泛称,他们并非以相而是以其它身份行使职责,且同被称作相,其权限也相差甚远,伊尹可以驱逐国王,自己居摄,周公虽然也居摄却要畏惧国王听信谗言后猜疑自己,而姜尚的权限充其量相当于一个高级幕僚。

春秋末年齐景公置左右相(《左传》中公元前546年已有此职务),到战国时绝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相国一职,作为文臣的最高职位。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秦国率先将相国改为丞相,此后这个职位大多数时候称丞相,有时也会改回相国。

丞相的职权很大,可以负责全国官员考核奖惩(上计),并直接负责许多中枢部门,因此对皇权构成威胁,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此后直到汉朝末年,只有王莽、曹操等有篡位野心的权臣才会设法重新让自己获得丞相的职位,大司徒虽位列三公,权限已远不如丞相。

宰相一词大约在南朝时开始出现,而在唐代成为普遍的称呼,所指的是有秦汉丞相类似权限、但没有丞相名衔的文官,随着中枢权柄的转移,被称作宰相的在南朝先后有尚书令、中书令,待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后,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都被称为宰相,但由于这三个职位很高,并不常设立(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曾任尚书令,这个职位在唐代很少授予他人),因此实际上的唐代宰相往往是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办公。从此宰相和丞相两词便分道扬镳了。

什么叫分道扬镳?就是说宰相不一定是丞相,而丞相也未必是真宰相。

唐、宋两代大多数时间,宰相都是以前述各类名目办公,直到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才恢复了丞相一职,且这个丞相的确就是宰相。而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则既设尚书令、平章政事又设丞相,且都具备宰相职权,后者这种叠床架屋的设定被元朝因袭,并进而设置了实际上是以中央外派官员、机构身份行使地方职权的行中书省丞相。

明初的官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元代的,因此丞相就是宰相,废除丞相也就实际上等于废除了宰相,但毕竟法律条文上被废除的仍然是丞相,不是宰相,如果后来的帝王以同平章事之类古已有之的职衔恢复宰相,是完全可以绕开祖训的,之所以没人这样做,恰是因为废除宰相可以实现事皆朝廷总之(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让帝王觉得稳当,因此借祖训压服异议者,实现自己不设宰相、大权独揽的私心。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不断借各种场合、形式抨击宰相制,甚至倘发现有官员按照当时风俗,将大学士称作相爷也要训斥甚至处罚,废除丞相就是废除宰相的错觉,其实是一代代层累,直到清代才被以上谕、朱批之类法定的。

丞相在唐代曾复活过两次,一次是武周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由尚书左右仆射改名,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又改了回去,另一次是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分别改名右相、左相,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恢复旧名称。由于当时已有真宰相即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这些挂名的丞相实际上并不是宰相。

朱元璋废除丞相后,中国只有太平天国设立了丞相职位,最初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正、又正、副、又副共24名丞相,后又增设恩赏丞相、殿左右丞相等,人数已多到数不胜数,这些丞相同样并非宰相,而只是职能官员太平天国实际上是有宰相的,但其职衔不叫丞相,而叫军师。

一些学者就此认定,宰相在中国只是最高文官的泛称,而并非实际职位,这也并不完全正确,其实宰相曾经作为正式官职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辽代。辽代官职分北面、南面两个系统,其中北面主要治理契丹人,南面则主要治理汉人,北面系统中设有宰相府,先后设立过宰相、左右宰相等,宰相府管辖五院一司,职责重大,其长官宰相可以被视作名副其实的真宰相。

另一次则是太平天国。清左宗棠咸丰十年底(公元1861年1月6日)曾奏报在安徽黟县擒斩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宰相黄世瑚。如前所述,太平天国的真宰相是军师,黄世瑚的主帅李世贤当时还未当上军师(后来当上过),在李世贤之下,则还有主将、佐将、总提、六爵等层层叠叠的官爵,这个空前绝后的宰相如非左宗棠弄错,也充其量只是个中低级军官,离真宰相则差得太远了。

TAG标签: 宰相 丞相 门下

猜你喜欢
  • 大唐名相李泌的职场处世秘诀

    李泌是中唐最具魅力指数的明星职业经理人,作为唐朝“最牛道士”,他深谙佛道儒的出世入世思想,一生经历惊心动魄又闲云野鹤的四次政治下野和五次离开京城。有如神仙般传奇的一生,兴之所至可以指点江山,

  • 史上烧脑又有趣的一首诗,写尽男女相思之情

    相思是一种病,而幽默就是治病的良药。那么,你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并且和有趣的人交朋友吗?

  • 李清照:好酒好赌好色,中国一千年来第一风流才女

    李清照的才华,李清照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胆魄骨气,足以让那个时代失色,风流无二。李清照,不仅有才,也有勇气。在那样一个很不风流的时代,却活得很风流。所以,她也注定孤独。

  • 武大郎为何要娶潘金莲

    一直不明白武大郎为何要娶潘金莲做老婆,一个是丑到了极点: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而潘金莲则是美艳到了极点,西门庆是一个阅人无

  • 五万首唐诗,最美的植物不过这四种

    一 首先问一个有趣的问题:唐诗里能不能打广告?搞植入?我觉得可以。 当然,这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在人气值很高的大诗人的作品里露脸。 比如我曾说过,有两个原来没有一点名气的人,一个叫岑勋,一个叫元丹

相关栏目:
  • 诗人
  • 李白
  • 语义
  • 孔子
  • 皇帝
  • 词人
  • 作者
  • 孟子
  • 天下
  • 杜甫
  • 太守
  • 司马
  • 君子
  • 明月
  • 国君
  • 太子
  • 青山
  • 刘邦
  • 尚书
  • 公子
  • 东风
  • 将军
  • 齐国
  • 刺史
  • 儒家
  • 注释
  • 老人
  • 诗人 | 李白 | 语义 | 孔子 | 皇帝 | 词人 | 作者 | 孟子 | 天下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人文诗词网 关于本站 备案号 Cnzz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