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天道忌巧,去伪而守拙
天道忌巧,人生要有笨拙的功夫。语出曾国藩,当时的晚清,在一种虚浮、圆滑、取巧的氛围中,因此曾国藩大胆去伪而守拙。
以天下之至诚应对天下之至伪,以天下之至拙应对天下之至巧。
原文:
天道忌巧,天道忌贰,天道忌盈。
天道忌巧,是指不要走捷径,人生的路一步一步地走,世上没有捷径可走,要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去做。
天道忌贰,贰就是不忠诚。诚为人之本,不诚则无以立。
天道忌盈,就是忌满。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鬼神害盈而福谦。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其实不论什么时代,大道至简,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才往往困于他的天才,超前时代,并因此陨落,而脚踏实地的庸才,才运筹帷幄,臻至成功。
理念:志之所向,金石为开
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的儒家理念。
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
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用人:尚朴实,耐劳苦
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
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
湘军靠什么打胜仗?靠什么持续地打胜仗?就是这种尚朴实,耐劳苦的作风。曾国藩的用人,从表面看来迂阔笨拙,其实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治事: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
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
作战:扎硬寨,打死仗
曾国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胜的战例,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低估对手的智商,由此发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稳慎徐图,稳扎稳打,反而一步步地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占尽了上风。
组织:还我真面,复我固有
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心: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充满了挫折与逆境,但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以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的意志力量坚持到了最后。
曾国藩说: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取巧只是小聪明,只会得利于一时;拙诚才是大智慧,方可奠基于长远。
梁启超这样评价:曾国藩并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著名人物中,他被认为是最迟钝愚拙的一位。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这是什么原因呢?
他一生得力的地方,就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尽百千险阻而不屈服,如此而已!
-
相思是一种病,而幽默就是治病的良药。那么,你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并且和有趣的人交朋友吗?
-
李清照的才华,李清照的家国情怀,李清照的胆魄骨气,足以让那个时代失色,风流无二。李清照,不仅有才,也有勇气。在那样一个很不风流的时代,却活得很风流。所以,她也注定孤独。
-
一直不明白武大郎为何要娶潘金莲做老婆,一个是丑到了极点: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而潘金莲则是美艳到了极点,西门庆是一个阅人无
-
一 首先问一个有趣的问题:唐诗里能不能打广告?搞植入?我觉得可以。 当然,这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在人气值很高的大诗人的作品里露脸。 比如我曾说过,有两个原来没有一点名气的人,一个叫岑勋,一个叫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