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文诗词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明镜自照’的?

作者:雯梦来源:未知发表于:2021-07-27 16:17:34阅读:205
兼述其现时意义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一代明君,在他身边,有着像魏征那样的诸多谏臣,他积极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堪称中国历代君主之典范。在他心中,始终有一面镜子在警戒、提醒、劝勉自己不要有过失,不要犯错误。



魏征是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大业的谏臣。太宗视魏征的谏言为镜子。《资治通鉴》唐纪贞观十五载,魏征死后,他望哭尽哀,感念不已,自制碑文写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以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遂亡一镜矣!

他在位二十三年,进谏官员不下三十五人,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温彦博、王劝,张玄素、李大亮、戴胄、师古、李百药、禇遂良、朱子奢、马周、于志宁、杜正伦、孔颖等臣都向他进过谏言,每每都有采纳。仅魏正一人所谏二百多件事,往往都能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称道的是,太宗到了晚年,还以魏征的两疏(十渐疏,十思疏)为镜子,作书《帝范》十二篇,同样以史、人分述,作为教育太子的遗训,让儿子继位后经常对照,当个好皇帝。

李世民经常以铜为镜,反窥对照,强调要正好衣冠。

此处正衣冠,是以物喻义。主要指对照自己勤俭、洁身、廉洁、德行等方面的情况。太宗时时事事以节俭为准绳来警戒自己,在《帝范》崇俭第八写道:身处太平盛世的明君,心中应常存节俭的美德,只有这样,才不会伤财害民,坏政败国,骄奢恶欲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势必导致身死灭国的惨剧。李世民深知,荣华富贵,骄奢淫逸是皇帝的通病,但他不然,在节俭,廉洁问题上,能够率先垂范。

他在宫中带头实行节俭开支制度,太子所在的东宫也不例外,费用大的紧凑,时常捉襟见肘,乳母安夫人屡次要求增加费用,他坚持公正,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而网开一面。

他不仅对太子要求严格,对自己的公主也是如此。爱女长乐公主出嫁时向父母提出,所配嫁妆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加倍,起初太宗心想,女儿在贞观盛世下出嫁,要求并不为过,答应加倍资送。魏征得知,认为不可,劝谏道:陛下资送公主,反视长公主(皇姊妹)加倍,臣意窃为未解。就是说,长幼有序,陛下如果资送公主加倍于皇姑的嫁妆,让我不解?太宗将此话告诉了皇后,长孙皇后对魏征谏言大加赞赏,告诉太宗,魏征劝谏实为社稷,陛下不可不从。太宗乃改变主意,改令减损资奁(读lin,即减少出嫁时带到婆家的财物),并奖赏了魏征。

在太宗率先垂范带动下,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自贞观元年至四年,唐室大治,诉讼人数少,全国断岁死囚(死刑犯)止(只)二十九人,几至刑措(几乎置刑法于无用),这种贞观王朝强盛的局面,我国任何王朝所无可匹比的。

李世民经常以古为镜,自觉对照,强调要从中见知兴替

《资治通鉴》建亲第二载,太宗对李治说:凡事不去吸取古人的经验,而能做到长久平安的,闻所未闻。多么精辟的话语,一语中的,听来让人心服口服。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雁门关他救过隋炀帝,封过秦王,亲历了灭隋全过程,对随末炀帝违反天道,昏庸残暴,朝纲不整,天下大乱,四海之内分崩离析,隋朝随之而灭亡的教训耳濡目染,所以他能以隋亡为戒,告诫自己要做一个明君。他在《帝范》中,例举了春秋战国至隋朝的27位帝王将相正反治国和为臣的事例。如:尧、舜、禹、商纣王、伯夷、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辅佐商汤的伊尹、助周灭纣的吕望(姜子牙)、辅佐齐国的管仲、齐桓公、秦始皇、秦大臣淳于越、楚霸王项羽及部将丁公、汉高祖刘帮、张良、韩信、萧何、汉宣帝刘询、诸葛孔明、曹操、魏文帝曹丕的大臣辛毗、汉成帝刘骜的安昌侯张禹、大臣朱云、隋炀帝杨广等等。太宗用这些帝王将相打天下,得天下,失天下,历朝历代兴衰更替的成败原因,对照告诫自己。尤其针对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穷奢极欲,百姓困穷,社稷为墟导致王朝倾覆的现实教训,更加深情而真诚地告诉太子李治:我自从登极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这段话是说:我即位以来做得不好的地方很多:珠玉,眼前没有断过;劝格榭,屡屡兴建,一个处又一处理;犬马猛鸟,再远也要没法弄到手;巡游各地,烦劳四方供给食宿。这些都是我犯的最大过错,千万不要拿我作榜样而仿效。

李世民经常以人为镜,勤于相照,强调要知其得失

《贞观政要》卷二求谏第四载,太宗对公卿们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换句话讲:人要想对照自己,必须有一面明镜。君主要想知道过错,必须要借助忠臣的谏劝。正因如此,太宗把魏征视作使自己洗心革面,纠正失误的忠臣,不可或缺的明镜。

贞观初,他对魏征的忠诚为国大加赞赏,尤其依赖。对魏征发自内地说过:你所劝谏我的,前后共有二百多件事,都往往符合我的心意,如果不是你忠诚为国,又怎能做到这样?

魏征死后,贞观十八年,太宗不听劝谏,一意孤行,亲自临驾攻打高丽受到重挫,虽攻下十座城池,杀死高丽兵四万多人,将七万人户口纳入中国。但唐朝将士死了二千余人,战马损失十之七八,最后没能取得胜利,严重的事实使太宗受到深刻教训,不由得回想起了魏征在世的诸多谏言,感慨不已,后悔不及,由衷地发出了魏征若在,必不令朕有此行的长叹。于是遣使至魏征墓前致祭,并亲加慰赐魏征妻子。

资治通鉴卷194唐纪十载,太宗要派遣大臣巡视全国考察地方官吏,李靖推荐魏征,太宗说过:征箴规朕失(针砭规劝朕的过失),不可一日离左右。于是派李靖等十三人出巡。

太宗还认为人苦于不能了解自己,以忠贞进谏的人为镜子,可以认识到自身的正确和错误。

贞观六年(632年),太宗对长孙皇后说:魏征每次都能犯颜直谏,不许我做错事,这是我器重他的原因。

以上仅是魏征所进太宗谏言的部分摘录。笔者认为,1300多年前唐太宗曾经器重魏征、明镜自照,在开创贞观之治局面中得到的以铜为镜,要正衣冠,以古为镜,可见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的深刻体验,至今不失其参考意义。如果说这是为君之道的话,那么党内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就是建党之道、为民之道。如今的照镜子,是根据新时期反腐败斗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提出来的,其内容、范围、要求、严肃、复杂、持久有了更多更大的扩展,因而,党抓教育处理的力度有了更多更大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威望普遍有了期待。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对象、标准、责任、目标,已经普及到党风党纪律、各项规定、批评与自我批评、纪律检查、监督等各个领域,达到了全覆盖。全新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正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成。

TAG标签: 衣冠 劝谏 以古为镜

猜你喜欢
  • “乱世奸雄”曹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关羽、赵云、姜维……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纵观这些英雄人物,性格最为复杂

  • 朱元璋为何会越长越丑?

    世上流传两种朱元璋的画像,一正一异,或曰一美一丑。 左为明太祖朱元璋老年真容 左边的画像,堂堂之貌,颇有帝王威仪,许多人却不信,说是画工美化了的。俗话说,我信你个邪,可人们偏偏就爱“信邪

  • “秦淮八艳”名号由来:美艳逼人气节不俗

    “秦淮八艳”,即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个南曲名妓,故又称“金陵八艳”。计有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她们八人所以联名,因为有这

  • 陆游与唐婉:两首钗头凤,一对痴情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唐婉,字蕙仙,据说是陆游的表妹,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 陆游二十岁那年,正式与唐婉结为夫妇。才子佳人,正是珠联璧合。 陆游与

相关栏目:
  • 诗人
  • 李白
  • 语义
  • 孔子
  • 皇帝
  • 词人
  • 作者
  • 孟子
  • 天下
  • 杜甫
  • 太守
  • 司马
  • 君子
  • 明月
  • 国君
  • 太子
  • 青山
  • 刘邦
  • 尚书
  • 公子
  • 东风
  • 将军
  • 齐国
  • 刺史
  • 儒家
  • 注释
  • 老人
  • 诗人 | 李白 | 语义 | 孔子 | 皇帝 | 词人 | 作者 | 孟子 | 天下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人文诗词网 关于本站 备案号 Cnzz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