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箧磨穴砚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作者:梦月来源:其它发表于:2021-07-27 16:15:04阅读:205
一箧磨穴砚
原文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乃反而学,至精其艺。
译文
古时候有个向别人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想让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因为箱子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过去用过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他精通了技艺。
注释
箧:竹箱
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去:离开
置:放
受:接受
启:开启,打开
视:查看
穴:穿洞
至:直到
夙:一直
反:通(同)返,返回
方:正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其中的深意就是讲学无止尽。
启示
学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楼外有楼),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能自满。文中的学书法的人到了看到磨穿的砚台时才悟出了这个道理,但终究为时不晚。只要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及时改正就行了。
原文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乃反而学,至精其艺。
译文
古时候有个向别人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想让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因为箱子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过去用过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他精通了技艺。
注释
箧:竹箱
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去:离开
置:放
受:接受
启:开启,打开
视:查看
穴:穿洞
至:直到
夙:一直
反:通(同)返,返回
方:正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其中的深意就是讲学无止尽。
启示
学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楼外有楼),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能自满。文中的学书法的人到了看到磨穿的砚台时才悟出了这个道理,但终究为时不晚。只要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及时改正就行了。
猜你喜欢
-
砚眼 原文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
-
农妇与鹜 农妇与鹜原文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
-
狼作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
-
张孝基仁爱 原文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
-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
最新推荐